12月18日,中国科普作家协会2020年会在北京胜利闭幕。本次年会主题是“坚定文化自信,繁荣科普原...
林让治先生提到2019年首次来中国访问,航班延误,中国人却理性地使用翻译软件与他交流。今年疫情...
郭日方的科学诗有它独特存在的价值。创作思想、内容、题材和手法的开拓,他把科学美与生活美统...
杨教授的诗歌,讴歌了故乡情,师生情,旅途感想,文友共勉,乡村生活,英雄赞歌等等。用诗歌的...
作为一名科幻作家,我对疫病一向比较关注,曾写过相关题材的长篇科幻《十字》,英文篇名《四级...
年初,新冠疫情暴发,大批医护人员、科研工作者登上了抗疫的“战场”。他们的精神与事迹常常让...
2018年,美国学者阿德里安·梅尔(Adrienne Mayor)的作品《诸神和机器人》(Gods and Robots)问世,立刻...
[编者按] 天津知识书店出版的图书《梦游太阳系》是新中国第一部科普型科幻小说,其作者张然70年...
《神奇科学》作为第一部跨媒体可视图书,其创作经验主要有三:一是纸质图书播视频,改造纸媒“...
[主持人的话] 机器人不仅是机械设计的产物,它的历史也不仅是机械史,因为它首先存在并活跃于人...
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是以科普作家为主体,并由科普翻译家、评论家、编辑家、美术家、科技记者,热心科普创作的科技专家、企业家、科技管理干部及有关单位自愿组成的全国性、学术性、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。
1978年6月,中国科协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,茅以升、华罗庚、于光远、刘述周、高士其、董纯才、王子野、王文达、温济泽、王麦林、章道义等科教出版界领导人和科普作家、编辑家300多人发起成立了“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”筹委会。